姓氏文化匡姓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匡句须

匡句须。根据《风俗通》上记载,匡原来是一个地名,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邑,句须曾担任匡邑的宰,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得姓,称为匡氏。《通志·氏族略》上也记载,匡氏起源于匡邑,是鲁国匡邑宰匡句须的后人。匡氏发祥于山东,并且长久以来也称盛于山东,而望族居于晋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故匡氏后人奉匡句须为匡姓的得姓始祖。

源流一

源于上古匡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商王沃丁封其子羊于一个叫匡国的部落(今湖北省东部大别山西),建立侯国,是为匡侯。

周武王灭商时,古匡国亦被灭亡,故匡侯的王族后裔匡俗兄弟七人迁居于庐山(今江西九江庐山南障山),结庐而居。在匡俗兄弟七人的后裔子孙中,多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匡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庐山匡氏,也是史籍中最早出现的匡氏族人。

在大别山地区、江西大部、湖北中东部、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湖南大部、四川东部、很多匡姓家族和以匡字命名的,比如匡寨、匡家庄、匡营子、匡河乡等等,但是民间大多都是念qiang,近代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kuāng。

源流二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叔之家臣句须,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叔有个家臣名叫句须,后出任匡邑宰(今河南新乡长垣西南部,一说今山东济宁邹城匡庄),即为匡邑的最高行政长官,史称其为匡句须。传到句须的孙子,便以祖父居官地名为姓氏,称匡氏。到了北宋初年,匡氏族人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名讳,皆改匡氏为主氏。到了宋政和年间,宋徽宗赵佶认为民间百姓中竟然有“主”氏,甚为不妥,遂又下令所有的主氏皆改为康氏,是为湖南濛衡康氏。

北宋王朝灭亡以后,有的康氏族人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匡氏源流记载于湖南衡山《濛衡康氏十修族谱》中。今匡氏族人大多尊奉匡句须为得姓始祖。其后代有汉朝丞相匡衡。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初期郑国匡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初期,郑国有个邑地称匡邑,就是今河南省周口市的扶沟县,其时在当地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匡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匡氏。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kuāng。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魏国匡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魏国亦有匡邑(河南省睢县西),当地居民,多以邑名“匡”为姓,也称匡氏。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巫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巫匡,亦称巫?、巫尩,也就是巫医,是商、周时期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巫师。在巫匡、巫?、巫尩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巫匡氏、巫?氏、巫尩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匡氏、?氏、尩氏、巫氏等,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wāng。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匡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匡人,是西周初期周武王亲自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以法匡正诸侯”,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匡人之下配属有司匡中士、司匡正史、司匡下士等官吏。

在匡人、司匡中士、司匡正史、司匡下士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匡人氏、司匡氏,再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匡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匡氏正确读音作kuāng。

源流七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卝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卝人,亦称丱人、眻人,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特别行业官称,专职掌管采矿事务,后世干脆自称其为“矿人”,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卝人之职,其实在殷商时期即有,其时称作“司货”,到西周时期按其职能改称为“卝人”,春秋中期改称为“矿人”。

在卝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卝人氏、丱人氏、矿人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卝氏、丱氏、眻氏、矿氏等,再后有取谐音汉字为匡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匡氏最早将读音作kuàng。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塔喇氏,满语为TaraHala,汉义“旷野”,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

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塔喇氏族人数量庞大,后多冠汉姓为匡氏、白氏、唐氏等,今全国各地皆有分布。

满族、锡伯族匡氏,读音皆作kuāng。

迁徙分布

匡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当代匡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四川、山东,这8省大约占匡姓总人口的96%。湖南为当代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匡姓总人口的36%。

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鄂渝黔桂、粤赣大部、福建西部、安徽西、南、江苏中、南、山东东、南、河南西、南、陕西东、南、甘肃东部、宁夏、四川东部、云南东段和西部、黑龙江、吉林北段、内蒙古东北,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8%,居住了大约73%的匡姓人群。

在吉林大部、辽宁南端、山东中部、苏皖大部、上海、浙江西部、江西东北、福建东部、广东南端、海南北段、云南中部、四川大部、甘肃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内蒙古中西部,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8%,居住了大约20%的匡姓人群。

姓氏名人

匡章

陈姓,田氏,名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谥号为匡,人称章子或者匡子。初学于魏国,是孟子的学生。匡章作为齐国大将,历仕齐威王至齐闵王三世,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匡章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唯一可惜的是司马迁并未对其列传。其事迹主要从先秦诸子典籍中查考。虽然匡章打的仗不多,但都是改变战国格局的名役。

匡衡

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是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

匡咸

西汉臣。东海承(今山东峄城)人。匡衡之子。因家学渊源,深明经术,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其家代有为博士之人。

匡昕

庐陵人(今江西永丰)。著名南朝齐国大孝子。性至孝,母病亡多日,其泣哭哀号,母竟苏醒,时人以为孝感所致。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家谱传记文化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