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无世事,俯仰悟长生。《兰亭序集联》,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齐齐哈尔中山书画院院长,现任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焦宝成题写。
山林无世事,俯仰悟长生。
走进福建政和云根书院
张桂守
福建省政和县城南青龙山云根书院,是北宋朱熹父亲朱松,在宣和五年(年)任政和县尉时,其父朱森也随朱松到政和居住。朱森是为满腹经纶的老翁,经常教导朱松说:“政邑山明水秀,风光如画,可惜地域僻隘,教学荒疏,尔等要“涵儒教择”,以“风化邑人子弟”使之成为“名贤诞毓”之乡。朱松牢记父亲的教导,到任第二年就创建云根书院。
为了纪念朱松在政和首创书院教育之先河,年重建云根书院,让后人世代缅怀朱熹祖父三代在政和兴办教育之誉,激励人们尊师重教,弘扬朱子理学,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
云根书院,以朱子阁院为中心,有先贤祠、明伦堂、天光云影楼、碑廊、牌坊、戏台等组成,蔚为壮观。
山门,牌坊二副楹联曰:
入门处处清静地,
举步本本圣贤书。
升阶仰玉阙,万里海天传钧乐;
趋庭揖高贤,九州柏府颂清名。
先贤祠,抱柱二副楹联曰:
阅遗篇怀念朱松尉政绩,
古迹追溯云根育贤摇篮。
朱松像朱松(一)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北宋绍圣四年闰二月廿三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三月廿四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宋徽宗政和八年(年),朱松中进士及第,被授予迪功郎,建州政和(今南平市政和县)县尉。他变卖在家乡婺源的田产,携父母、兄弟举家入闽为官。
朱松在福建政和任县尉、南剑州尤溪(今三明市尤溪县)县尉、泉州石井镇(今属南安市)监税等微职。当时南、北宋交替,社会很不稳定,外部不时受到女真政权金朝的侵扰,内部兵乱不断。宋建炎四年(年),为躲避范汝为兵乱,朱松弃职携家眷逃入南剑州,入尤溪,寓居在郑氏馆舍,是年9月15日,其子朱熹诞生。
绍兴四年(年),朱松被召试馆职入南宋都城临安,先后任职于秘书省、尚书省和吏部,参与编修《哲宗实录》。但好景不长,绍兴十年(年),因反对秦桧与金朝议和,被出知饶州,朱松愤而请辞归闽,寓居建阳,在家教朱熹读书。绍兴十三年(年),病卒于环溪寓舍,先被安葬在建宁府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五夫里的西塔山,后迁葬于武夷乡上梅里寂历山。
朱松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携家入闽,并扎根于此,使朱熹在闽地降生、成长、受学,为闽地文化的繁荣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闽学鼻祖杨时的众多弟子中,沙县人罗从彦“独得其传”。朱松曾拜入罗从彦门下,与李侗为同门友。朱松为杨时再传弟子,当然也是早期闽学的传承人之一。
朱熹,小时候在读《四书》、《五经》。朱熹很小的时候,朱松就非常严厉地教导他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部,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经典的合称。朱松还曾为小朱熹朗读《光武纪》,讲解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以三千精兵打败王莽四十二万大军的故事,此情此景,朱熹在七十岁时依然历历在目。弟子黄榦在《朱熹行状》中提到,自朱松“得中原文献之传,闻河洛之学,推明圣贤遗志,日诵《大学》《中庸》,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先生(朱熹)蚤岁已知其说,而心好之”。可见朱松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开启了对朱熹的启蒙教育。
朱松在政和时,非常留意当地的教育,创建了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并于此讲学,开启了当地重视教育的传统。其子朱熹更是将创立书院和授徒讲学作为毕生事业。
韦斋播理学,源深而流长;
晦翁续道脉,培根乃阴芳。
韦斋:“韦斋旧治”意为朱松任尤溪县尉时办公和居住场所。宣和五年(年)中秋,朱松从政和调任尤溪县尉,在燕居之所题写了室名叫“韦斋”。其意是“取古人佩韦之义”,用于自勉。《观行》中说:“董安于性缓而佩弦,西门豹性急而佩韦”,所谓“古人”指的就是西门豹。朱松公事之余,仍发愤攻读经子史传,因深感自己性急易误事,学古人以物警性,取西门豹佩韦抑急制怒的典故,将自己居所取名“韦斋”,故学者称。
朱熹像晦翁:朱熹(年10月18日-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天光云影楼,一副楹联曰:
云镶状元峰,朱子阁楼好读书;
根植熊山城,星溪河畔美家院。
戏台,二副楹联曰:
云台起舞,步步益心益智;
玉楼放歌,曲曲咏物咏情。
看云聚云,散哪片有雨;
问人来人,往谁最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