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前镇,是政和县一重镇。在后晋元福六年(公元年)立为关隶镇,北宋咸丰三年(公元元年)升关隶镇为关隶县,县冶移于今政和城关,属关隶县管辖。镇前地处武夷山鹫峰山脉北端,位于政和东南中,距县城44公里,素有“闽东北大门”和“旱地玛头”之称。镇前分别与周宁县泗桥乡、政和县外屯、杨源、澄源、星溪等乡镇接壤,处中心位置。省道.线贯穿其间。镇前主街长2公里。沿街商铺余家,镇前村下辖5个自然村(镇前、洋头、洋后、郑源、黄山),总人口余人。镇前海拔较高,平均达米。地势略向东南倾斜,群山绵绵,岩种多样,溪流曲折。特殊的地形造就独特高山二元地理气候,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4.7℃。境内昼夜温差大,气候冬凉夏凉,常年有雪,具有典型的“南原北国”气候特点,被誉为“避暑胜地,福光夏郡”。
明朝洪武年间,一位姓徐的朝廷命官执政关隶镇,顺应民愿城情,力倡封山育林,沿溪流养鱼,封成名林8片(即汤厝林、十字山、屏门山、牛牯嵛、马厝林、大步岺、富垅山、大赛城)环村绕合。村前溪流中放养锦鲤无数,形成山青水秀,人鱼同乐的美景。相传清初期,有一恶棍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常滥捕鲤鱼,数年后,忽得一奇疾,两眼各生一疾似鱼目,长盈尺,疼痛不已,久治无效.有一老僧名曰维霖的告曰:“此症乃盗食禁鱼之故。”恶棍闻之大骇,自忖灾劫难逃,愧无面目见人,遂投溪毙命,群鱼争食其肉。至今流传“食禁鱼者,禁鱼食之”之说。
清光绪甲申元年,乡绅汤国达、汤铭芳合力,筹资余两白银,率民建一座十一间三重檐翅角廊桥,即犀龙桥,于光绪十年建成,并立禁碑,严禁捕鱼歹徒。使鲤鱼得以延存。“鲤鱼精勇惩白天龙”、”黑龙潭小碓护鱼王”等故事流传,教诲代代村民爱鱼护鱼。年,乡里数十位禁鱼者首事主持制定护鱼措施。多年来在“镇前村民两个文明建设理事会”精心管理下,爱鱼、养鱼、护鱼,蔚然成风。9年,汤文池从县畜牧水产局长位上退休离职,回到外镇前,组建26人的镇前鲤鱼溪开发领导小组,历时五年,筹集资金0余万元,先后建成观音殿、犀龙桥、心缘禅寺、读书长廊、文昌阁、民俗文化站、奶娘宫、汤氏宗祠、同心铁索桥、文化广场、溪边石围栏杆、文化碑栏、青石板古道、老人活动中心等景观,形成鲤鱼溪公园,招徕四方游客,参观者络绎不绝。现是政和县的旅游胜地。
宗族合力集资捐助
领导关怀
祭拜仪式
各地汤氏村落祠堂祝贺敬匾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