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俗茶文化六

“插茶”盟婚约

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一家女儿不吃两家茶”,说的是一个女儿不许两家的意思。在这句民谚中,吃茶成了订婚的象征。而清代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第25回写道,王熙凤送给林黛玉暹罗茶时,开玩笑着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小说中的描写,也反映了茶在婚恋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白茶之乡”——政和,茶香飘千载,浸润着人们的生活。政和人甚至将男女青年订婚仪式称为“插茶”。这个称谓反映了茶礼茶俗已深入茶乡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蕴含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相传政和古时候有个名叫茗香的姑娘,她面容姣好,眉目清新得像雨水洗过的新茶她脚步轻盈,活泼机灵得像是茶山上的小山鹿;她歌喉婉转,歌声甜润得像红茶的绵柔回甘。最特别的是她常年在茶山上种茶,在茶坊里制茶,又生性嗜好饮茶,浑身上下时刻散发着茶味清香,香气清新持久,常常是脚步还没到,茶香袭人来,只要是闻到那股淡淡的茶香,人们就知道是茗香姑娘来了。

有一年天时不正,本该春雨绵绵的日子却旱得一滴水也不见落下,茶农都很焦急。传说政和县有一位名叫“银针姑娘”的美丽女茶神,守护着连绵的茶山,庇佑茶农们风调雨顺,茶树青青,而这位善良的茶神最爱听的是茶灯戏,所以人们常常在茶山唱茶灯戏给她听,请她保佑茶山有好收成。茶灯戏常常是一个生角和一个旦角对舞说唱,用优美的身段和动作,诉说男女爱情悲欢离合。它在政和县东平镇一带流传了几百年,当地的茶农们,特别是男女青年都爱唱。二月里,红茗香姑娘和女伴们一起结伴上茶山唱茶灯戏,清歌敬茶神,祈盼年景丰。

“春呀春芽芽,春风春雨采新茶。绿的是清明茶,红的是工夫茶,又长又白银针茶.....”姑娘们的歌声在茶山上飘扬,突然对山上传来浑厚响亮的对歌声:“绿的是清明茶,红的是工夫茶,又长又白银针茶。叫声我的妹呀,我的妹,卖了新茶备嫁妆·.....茗香姑娘偷眼一看,对面山上是邻村的后生青岩。他壮实魁伟,双肩宽厚得像是能扛起-座小山,他歌声热烈,能把寒冬的积雪融化。也许是因为他的眼睛比茶叶上的露珠还亮,也许是因为他的比茶山的清风还温和,茗香姑娘被深深地吸引了,她大胆地朝着翻山越岭走过来的青岩唱起了《十二月采茶歌》:“正月里采茶是新年,绣鞋踏在青苔上··....”,青岩热烈地回应:“二月里采茶龙抬头,阿妹南楼抛绣球”....··他们从正月唱到了腊月,歌声越唱越唱,情意越唱越长,就这样一对善良勤劳的青年相恋了。他们常常结伴上山松土锄草双双采茶炒茶,因为爱情的滋润,茗香姑娘身上的茶香更浓了。

有一天,他们俩一起上茶山劳作,城里的恶霸高员外领着一帮家奴,带着一批金银珠宝赶到了茶山上。原来高员外看上了天生香气迷人的茗香姑娘,想要娶她做第五房的姨太太。他满心以为只要稍稍炫耀一下自己的财富,一个乡下穷苦茶农人家的姑娘一定会乖乖地跟他去享受荣华富贵,没想到他的求婚被茗香姑娘一口就回绝了。他一气之下就命令手下的狗奴才动手烧了茶山,锄倒茶树,想要断了茶农们的活路。

为了保住茶山,茗香姑娘悲愤地对高员外说:“别动乡亲们的茶山茶树。想要我嫁,我要先摆茶敬乡邻。”高员外满口答应“可以可以!”茗香又说:“我要宝钗插发!”高员外连连点头“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你肯定嫁,我一定打一支珍珠玛瑙镶金玉的宝钗送给你。”红茗香姑娘说:“那好,等到了我摆茶敬乡亲的那天,我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戴上了哪只钗我就进哪家的门做哪家的人。”高员外满心欢喜地赶回家去叫能工巧匠打造镶金嵌玉的贵重钗子。到了清明节前夕,茗香姑娘精心制作好了明前茶,她把左邻右舍,街坊乡党都请到了自家的大厅堂上,摆上了茶壶、茶杯、茶洗、茶垫,又用红泥小火炉生起了火,烧得一钵清水直冒蟹眼泡了,这才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为乡亲们敬上一盏盏色醇香浓的工夫红茶,这一切,她做得不慌不忙,高员外也带着一帮恶仆挤在厅堂里,盯着她左看右看,看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等到乡亲们都品到了新制的明前红茶,茗香分别给高员外和青岩倒上了香茶。高员外得意洋洋地送上一支镶着七颗宝石的金钗,青岩送上的,却是一支不起眼的木钗,这木钗乡亲们一看就都知道是用茶树枝做成的。高员外以为自己送的宝钗十分贵重,一定能打动姑娘的芳心,就等着茗香姑娘把宝钗插上秀发,好迎娶她进门。没想到茗香姑娘看也不看宝钗一眼,落落大方地接过青岩手中的木钗当众插在头上,大声说:“我要嫁就嫁有情郎,黑心恶霸你休想!”乡亲们都为茗香姑娘喝彩,大声嘲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高员外。高员外气急败坏地命令手下动手抢人,烧茶山,锄茶树。一时之间闹得沸沸扬扬,场面十分混乱。

大家正在为茗香姑娘着急,为自家的茶山茶树担心,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缥缈的茶歌声“春呀春芽芽嘴,春风春雨采新茶。绿的是清明茶,红的是工夫茶,又长又白银针茶·.....”满山茶树上的新芽一枚一枚腾空飞来,像钢针一样刺穿了狗腿子的手掌,刺瞎了高员外的狗眼,刺得他连哭带喊地带着恶奴跑回了家,再也不敢来茶乡聒噪了。

在乡亲们的欢笑声中,青岩和茗香手牵手幸福地站在一起向大家宣布:感谢茶神银针姑娘做媒结成好姻缘,今天就是我们定亲的好日子。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期盼已久的春雨也来凑趣,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从那以后,政和茶乡的人们都把订婚称为“插茶”,在订婚宴上,新娘子都要为宾客敬茶,这样的习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新娘茶

江南各地产茶之乡都有敬新娘茶的习俗,比如宁德、安溪及江西婺源等地都有,形式大同小异,主要是结婚的一个延续仪式,一般是新婚后第二天,至亲好友的一次拜见会新娘向长辈敬茶,长辈接过茶向新娘祝福,并顺手递给新娘一个红包,这样新娘得到亲戚长辈的许多红包,便有了一笔可观的立家创业的基金。

然而,流传在政和县杨源、澄源乡村一带的新娘茶,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独到之处,并且具有更广泛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美德教育意义。

首先时间更充裕。敬新娘茶既可以是结婚仪式的当天或第二天,还可以延续到来年正月或端午节前。新娘婚后经过一段时间与家人、亲戚、村民的磨合与交往,在新的环境中逐渐结识了许多人,与村民有了共同的语言,交谈起来也会更融洽、更和谐。

其次对象更广泛。受邀请来喝新娘茶的人,主要是乡村里年长的女性,她们社会阅历丰富,在行为道德上可作为楷模。新娘向她们敬茶,要做到长幼有序、态度谦和、举止端庄,语言得体。这里不仅包含有亲情,还有乡情,新娘知道不但要搞好家庭团结,而且要和邻里之间搞好团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这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最生动的形式。当然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半年时间过去了,新娘如果已有身孕,前辈会给予产前的指导,交代注意事项;如果还是腹中平平,她们就会帮助支招,给予更多的关心,让新娘倍感温馨。

再次内容更丰富。新娘家不仅要准备茶水,还要准备配茶的点心、小菜等。通常,茶叶选当年的清明前采摘的茶,经过手工翻炒,虽然新制成的茶较粗糙,但清香扑鼻。炉子上架着铜壶,滚烫的水冲在瓷碗上,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品尝着小菜,小菜一般有果干、豆干、瓜子、腌菜、糟菜等,这些东西有一部分是从娘家带来的,有一部分是自己这段时间亲手做的,摆出来让客人品尝,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新娘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的一次展示,客人吃到新娘亲手制作的小菜,得到客人的称赞,对今后的劳动与生活都有促进,其意义不可小觑。

王松雄在《新娘敬茶》一诗中,对新娘敬茶的深刻内含,有生动的描述:“女儿出嫁美如仙,孝敬娘亲跪膝前。滴滴可尝离别泪,杯杯都是报恩泉。”这短短的四句诗,读了让人眼眶湿润,多少恩情顿时涌上心头,新娘敬茶,敬的是恩重如山的亲情,娘亲、婆亲、乡亲都是亲,做一个孝顺的儿媳,做一个有情有义村民,是长辈的殷切期盼,因此情深义重的新娘敬茶习俗代代流传。

茶灯戏

“春呀春芽芽,春风春雨采新茶。绿的是清明茶,又长又白银针茶......”

这是年5月福建电视台娱乐栏目《综艺先锋》播出的苏地载歌载舞茶灯戏《采新茶》唱词,一时感染了荧屏内外,在专家和民众中掀起不小波澜,使得茶灯戏这个濒临失传、深藏山村的民间戏剧艺术瑰宝得以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9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