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巩固老区脱贫成果的路上持续前行

北京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为巩固老区村脱贫成果,南平市紧紧围绕促进老区村发展、助力老区村民增收,深入开展宣传发动,指导基层精心谋划,开拓创新工作思路,以“授人以渔”指导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动员引导社会组织以“1+1”、“N+1”、“1+N”等多种形式牵手帮扶老区村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多领域帮扶,着力构建社会组织与老区村共同发展壮大模式,取得了实效。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市县民政部门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到老区村实地考察,有针对性地帮助老区村理清发展思路,全市共有63个老区村在慈善公益类、科技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根据村里的“红、绿、特”等区位资源优势,确定了种植、养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红色研学等适合老区乡村振兴的“活路子”。目前,已有11个老区村获得老区部门、社会组织的帮扶资金万元,导入技术先进的优势产业项目;18个老区村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协会、老科协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确立了种植、养殖产业项目,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业优势,通过“社会组织+合作社+村委会+村民”的形式发展产业,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9个老区村在摄影家协会、老促会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确立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1、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助力老区乡村治理和村民增收。“阳光1+1牵手计划”倡议发布后,福建省兴业证劵基金会、邵武市春暧社工、闽北互动志愿者协会、市县慈善总会和扶贫开发协会等一批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主动结对帮扶我市老区村发展。如邵武市春暧社工协助龙斗村成立了南平市首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先后指导孵化了经济协作、社区服务、文体活动等各种类型的12支社区社会组织。运用社工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法,从村民需求调研入手,结合村情确立工作目标,围绕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通过项目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促进村民相互关怀、互助合作,努力形成社区照顾、乡风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为解决龙斗村杨梅种植病虫害防治难问题,帮助链接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资源,亲临龙斗村梅农,现场把脉解决杨梅种植管理难题。通过帮助注册商标、设立龙斗杨梅品牌专卖市场解决了往年龙斗杨梅价格乱、品牌假冒等问题,有效促进村民增收。2、文化社会组织助力老区红色文化挖掘与发展。市县民政部门组织老促会、摄影协会、美术协会、民俗文化协会等文化类社会社会组织参与老区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挖掘,9个老区村在摄影家协会、老促会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确立了利用红色资源,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如政和县洞宫山文化研究会凝聚民俗文化专家、学者和热爱家乡文化的各界人士的力量,挖掘整理叶飞率领闽东红军与黄立贵率领闽北红军会师于洞宫的历史资料,开展保护洞宫山自然和文化遗产文化保护,主编《神奇洞宫山文化研究丛书---诗歌选集》发行册。牵头多个社会组织,把洞宫山作为协会创作基地,创办洞宫山民俗馆,促进洞宫村文化多样发展,有效提升了洞宫山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促进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3、科技社会组织助力老区绿色经济产业振兴。市县民政局会同科协、扶贫办动员全市农业科技类协会,下乡进村,指导农户生产,培训造就农村人才。如南平市葡萄协会协会围绕闽北发展葡萄产业,发挥葡萄技术优势,主动搭建服务平台,深入建瓯市可建村、建阳区沙堤村等老区村宣传闽北葡萄种植的地理优势和生产优势,指导标准化葡萄生产、设施栽培,通过宣传示范带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葡萄产业成为我市老区村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延平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协会扎根革命老区村尾村,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建设科特派示范基地,村尾村形成了乳牛饲养、果蔬种植、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链。二、采取的主要做法(一)凝聚共识,强化宣传引导。在活动初期,就开展牵手计划与市扶贫办联合发文,发动市本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老区科与社管办就密切配合,共商推动牵手计划的思路,探索推进牵手计划的举措。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到10个县(市、区)召开县、乡、村座谈会25场,与乡镇干部、社会组织、老区村代表当面沟通。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出钱出力出主意,为帮扶老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动员老区村把握牵手计划这个发展机遇,集聚优势资源,发挥内生动力赶超发展。我们还注重发挥各级媒体的宣传作用,市、县两级在《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红土地》杂志、《福建日报》、《闽北日报》、《大武夷网》等媒体发表牵手计划工作报道20余篇,在社会上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许多社会组织主动要求加入握牵手计划,有力推动工作落实。目前,全市共召开签约仪式36场次,共有家社会组织(其中:省级36家社会组织、设区市级4家社会组织、县级家社会组织)对接我市97个老区村,参与牵手计划活动,超出了年初计划家社会组织对接92个老区村的任务数。(二)以“案”促学,激发工作思路创新。为鼓励社会组织和老区村大胆探索“阳光1+1”工作思路,激发工作活力,市民政局充分利用案例真实性、代表性、可推广性特点,建立“案例工作法”,全方位展示各类社会组织助力老区村发展的典型做法或经验启示,为社会组织参与巩固老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指导和借鉴。半年来,市民政局挖掘典型,撰写和收集工作案例8篇(其中2篇入选省民政厅工作案例,1篇入选“学习强国”工作案例,并福建日报专版刊登),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8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