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圳简介
石圳位于福建省政和县城西部七星溪南岸,距城关仅5公里,地处七星溪河谷平原及台地,地形近似半岛。村域面积多亩,上地肥沃,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现舍村民户,人口余人。
石圳建村于北宋中叶,已有近千年历史,初由游姓开基,嗣后林、吴、赵诸姓相继迁入,到明朝中期,人口渐多,村落遂成规模。明、清时期,石圳已明确归属东衢乡东衢里二十三都。民国时期,石圳为民望乡(后改石屯乡)所辖。新屮田成立后,石圳隶属第一区石屯乡。人民公社时期,石圳隶属红专公社松源大队。年,撤销公社恢复乡(镇)建制后,石圳隶属石屯乡松源村。年石屯改为镇建制,石圳隶属石屯镇松源村。
石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它背靠牛背山,三面为七星溪所环抱。古代它处在占官道正道桐岭铺和倪屯铺之间,是政和通往省、府的交通孔道。同时,政和最主要河流七星溪流经石圳时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处深水港湾,从明、清时期起就成为外埠工业品、食盐及政和土特产品、木材、粮食、茶叶等进出城关的屮转码头,石圳也逐渐成为以航运为主的村庄。最盛时期,石圳湾长年停泊的各种船、筏有多艘。政和各地砍伐的木筒,都是通过七星溪放流到石圳湾拉缆集中,装钉成连排放流至西津,再合连成大排捎往福州。
发达的航运业摧生了商贸服务业。清朝末期,石圳村富庶繁华,华屋连甍。村中不仅有酒店、金银店、杂货铺、药铺、茶庄、豆腐坊、点心店、旅馆及烟馆、赌场等,而且有粮食庄场4座,年储粮食上万担。
清咸丰八年(年)三月初一日,太平天国军首领杨国宗、雄天豫率军攻陷政和县城,知县马翼弃城而逃。太平军在官湖白亭、桐岭、石圳一带与官军和地方联兵反复发生激烈战斗,从四月初一到五月十四日,历时一个半月,清军游击董联辉、典史刘其宗及县丞陈某等均被太平军俘杀,场面惨烈。石圳村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从此开始衰落。如今村中许多断垣残壁,多数便是当年那场战火留下的痕迹。
民国时期,随着政和茶叶的再度兴盛,以及木材、笋千等大宗土特产品的外销,石圳的航运业也逐步恢复。但年后,受太平洋战争影响,茶叶等外销受阻,石圳的航运业再度受挫。新中国成立后,公路相继开通,石圳水运码头功能不复存在。年开通桐昤峡,七星溪改道,石圳湾变为内河。但作为历史见证,石圳湾永远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斑斑史迹无异于一部历史教科书,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近年来,随着宁武高速的开通,以及一城两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石圳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石圳村的妇女们成立了巾帼美丽家园理事会,她们群策群力,投工投劳,疏浚多米古渠道,清理村道、古井,保护古民居、古遗迹,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着力恢复古村面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休闲地、城中村。年11月,石圳被列为省级巾帼美丽家园示范村。石圳在保持古村面貌的同时,也在努力建设与时代同步的新农村。
白茶小圳,茶香芬芳。目前已经有福建大与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云根红茶业有限公司入驻石圳,助力白茶小圳建设。这些白茶企业的进驻,茶楼茶馆的建设,成为石圳的亮丽风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